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刘振中初中化学工作室

Clear Head + Clever Hands + Clean Habits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U型玻璃管中活性炭吸附性实验  

2014-11-25 22:24:49|  分类: 教材研究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用U型玻璃管中活性炭吸附性实验

方习贵      王聂平

黄山市黄山区教育局      黄山市黄山区黄山三中

一、问题的提出

(一) 教材上的实验:

九年级化学教材(人教版)第六单元《碳和碳的氧化物》课题1《金刚石、石墨和C60》中,在学习 “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”时有一个【实验6-1】: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,加入一滴红墨水,使水略显红色。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(或活性炭),轻轻振荡,观察现象。

实验设计目的是通过本实验,学生可以观察到红色逐渐褪去的现象,从而了解木炭或活性炭具有吸附色素等功能,具有吸附性。

(二)不足之处:

按照教材上【实验6-1】的方法进行,实验效果很不理想(现象不明显),研究发现该实验设计有以下两点不足:

1.块状的木炭(或活性炭),表面积小,吸附能力大打折扣,吸附时间长。

2.实验过程中要振荡,这样一来,木炭表面上的细小木炭屑会混入水中,使滴有红墨水的水中呈现了浑浊,褪色的情况受到干扰,看不清楚或褪色不明显,从而影响了实验结论的得出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,不得不进行过滤,才能观察到褪色现象,这样实验就变复杂了,也很耗时。

二、问题解决设想

(一)实验药品的改进选用:

将实验所用块状木炭(或活性炭)换成粉末状的木炭(或活性炭),增大其与稀红墨水的接触面积。

(二)实验仪器的创新:

将锥形瓶改为自制U型玻璃管(如下图:中间拉细的目的:一是让活性炭集

中在玻璃管一侧、二是节流,减慢红墨水的流速,延长活性炭的吸附时间,无需振荡)。

U型玻璃管中活性炭吸附性实验 - 点灯的心 - 刘振中初中化学工作室

        三、实验创新方案

(一)实验名称:U型玻璃管中活性炭吸附性实验

(二)实验目的: 演示活性炭的吸附性

(三)实验仪器及试剂:自制U型玻璃管、细颗粒状活性炭、胶头滴管、红墨水(稀释)

(四)实验仪器及实验效果装置图:

U型玻璃管中活性炭吸附性实验 - 点灯的心 - 刘振中初中化学工作室

(五)实验操作部分:

1.课前自制上图所示U型玻璃管(中间拉细的目的:一是让活性炭集中在玻

璃管一侧、二是节流,减慢红墨水在上图右管由下而上的流速,延长活性炭的吸附时间)(玻璃管内径为5-8mm),并从一端装入细颗粒状活性炭至玻璃管中活性炭层高约25cm,用铁架台固定备用(如图1所示);

2.课堂演示时,用胶头滴管从另一端滴入红墨水至液面高出活性炭层约5cm,

比较两端液体颜色即可(如图2→图3所示),可以发现活性炭上方液体已经明

显褪成无色(此步骤只需不到1分钟即可观察到图3中明显的实验现象),并且实

验成功率100%。

(六)装置改进的意义:

用于课堂演示,操作简便,耗时少,现象明显,药品消耗少,仪器制作简单,

可重复使用。

(七)不足之处:

由于玻璃管管口较细,加活性炭时稍微麻烦一点。下一步我们将对玻璃管管口进行重新改进,把它吹成漏斗口状,这样就会解决这一问题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701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