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刘振中初中化学工作室

Clear Head + Clever Hands + Clean Habits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的改进  

2016-09-16 17:08:34|  分类: 教材研究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的改进

转载:李维波的教研空间           作者:李维波

       对教材一些操作比较复杂或者不易成功的实验进行改进,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,提高教学效率。

初中化学教材中,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实验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。其中二氧化碳灭火的实验,教师演示或学生操作时候都出现了一些困难,成功率不高;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实验,花费时间较长。并且,这两个实验各自独立,需要多次收集二氧化碳,花费时间很长。所以,我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,将两个实验内容用同一组装置进行实验,对其中的操作方法进行了适当调整和改进,实验效果明显,花费时间较短。下面我对实验改进进行说明。

一、实验原型及改进装置

实验1: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,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

未命名.jpg

(1)A 不足:A为教材设计的实验装置。倾倒二氧化碳时,如果没有沿烧杯内壁倾倒且用玻璃片遮挡,容易使上面的蜡烛先熄灭,或者火苗过高容易使实验失败,与教材设计的实验现象“下层蜡烛先熄灭”不吻合,给学生造成错觉,不利于学生获取准确信息。

(2)B 图不足:B为一些练习册设计的习题甚至是中考的试题。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到烧杯底部,这样的改进只能证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耗,不能证明其密度比空气密度大。只要是比空气密度小且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都能出现同样的效果,例如氮气、氦气等。

(3)C 为改进后装置。C为改进后装置。将“导管通到烧杯底部”改为“将导管略伸进烧杯内壁”,在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,下层的蜡烛先熄灭,上层的蜡烛后熄灭,现象明显。这样改进后,学生容易获取准确信息,即能得到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,也能得到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结论。

实验2: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 

未命名3.jpg

A 图为教材中的图示。先收集好二氧化碳后,再分别将干燥的小花和喷水的小花放入两个集气瓶中。操作时间比较长。

B 为改进后的图示。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浓硫酸的干燥后,用三通管将气体分别通入装有干燥的小花和喷水的小花的集气瓶中。

 改进后的优点:

(1)增加了浓硫酸的干燥装置,可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;

(2)将干燥和湿润的小花实验同时进行,现象明显,强化了对照效果;

(3)实验操作简单省时。

二、实验装置

根据上述的改进措施,可以将两个实验装置合并起来。实验装置分三部分:

第一部分:制取二氧化碳装置,由广口瓶、三孔塞、长颈漏斗、导气管组成。三孔塞及导管的主要作用体现在:(1)可以使气体制取、收集和性质实验连续进行;(2)几个性质实验既可独立操作,又可连续进行。

第二部分: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,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实验装置。由导气管、烧杯、阶梯蜡烛组成。

第三部分: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实验装置。由干燥装置和两个对照装置组成。

在各部分装置连接中均使用弹簧夹,其作用是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,便于操作。

未命名2.jpg

三、实验效果及自我评价

1.把二氧化碳的制取和几个性质实验连贯起来进行展示,操作简单,对比鲜明,花费时间少。

2.实验成功率高。能有效地避免原实验容易出现的失误。

3.使用弹簧夹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,节约药品,减小污染。 

更多欣赏:最新初中化学创新实验大全(值得借鉴)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808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